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第八届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技能大赛获奖团队和选手,我们学子以匠心与热忱绽放光彩,分别斩获1项团队一等奖、1项个人二等奖、1项个人三等奖和2项个人优秀奖。从选题打磨到实体书印刷,从深夜备赛到答辩突围,他们以专业素养诠释出版人的坚守,用团队协作书写青春的答卷。
一、获奖团队介绍及经验分享
1. 简介
获奖作品名:一滴
所获奖项:学生团队一等奖
指导老师:吴燕
团队成员:强歆惟、詹涵逸、樊明珠
2. 团队成员说
①团队作品的灵感来源:
对于一个好编辑来说,生活处处都是选题。作品灵感来自于组长强歆惟个人经历。在经历了小组头脑风暴之后,我们最终敲定了进食障碍相关的选题并且逐渐打磨细化。从个体经历到社会观察,从医学文献到患者自述,我们期望编出一本“既能产生心理抚慰,又能提供专业帮扶”的作品。
②备赛体验和感悟:
备赛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多维度的挑战:从笔试资料匮乏到答辩时间把控,从非虚构故事筛选的伦理考量到实体书印刷的材质攻坚,每一步都考验着团队的智慧。面对信息空白,我们主动联络往届学姐构建知识框架;为精准呈现答辩内容,反复打磨讲稿直至深夜;在故事采编时平衡医学严谨与人文关怀,跑遍印厂比对纸张肌理只为呈现最佳质感。时间压力更是如影随形——从初赛到作品提交的极限冲刺、应对赛制变化的灵活调整,都依赖成员间的高度协同。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共融与托举”。我们坚信有效沟通是基石:及时反馈、集思广益,让差异成为创意的火花。正如封面上的水滴意象——三人既保持专业棱角,又在协作中凝聚能量。当责任意识贯穿始终,“不掉链子”便从底线要求升华为默契承诺:组长扛起引领之责,成员以积极姿态补位,最终将“取长补短”的理想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前行动力。
二、获奖个人介绍及经验分享
1. 强歆惟
所获奖项:学生组个人二等奖
个人简介:2023级出版专硕。一个入世的文青,一个努力享受人生的INFJ。
获奖感想:
此次参赛经历中,最难忘的是团队共同奋斗的温暖瞬间:高铁上我们三人争分夺秒互考笔试要点,还有答辩前夜围坐推演评委提问的场景。此次比赛对综合素质的考验尤为深刻,要求选手具备临场应变能力、表达自我的能力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备赛过程中,学院资源给予了重要支持:吴燕老师的专业指导、王鹏涛导师的持续关怀,以及往届学姐的笔试经验传承,共同构筑起坚实的后盾。在比赛中我所表现的自信和大方,是我收获的最大财富。
2. 章禛
所获奖项:学生组个人三等奖
个人简介:2023级出版专硕。
获奖感想:
此次北京之行交织着专业探索与人文温度的双重收获,无论是北京印刷学院学科交叉的创新实践,还是京城的特色书店和美食文化。面对决赛,我们既需深入挖掘作品核心价值,以精准表达打动评委,也要以扎实的专业储备应对笔试挑战。赛事全程,学院导师的经验指导与往届学长的实战分享构筑了坚实后盾,同校队伍的互助则形成精神共振。经历设备故障等突发状况后,我逐渐领悟"平常心"的珍贵,这种在动态调整中保持内核稳定的能力,恰是比奖项更重要的成长印记。
3. 詹涵逸
所获奖项:学生组个人优秀奖
个人简介:2023级出版专硕。
获奖感想:
此次比赛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组长歆惟在决赛通知突发的压力下高效统筹,使我们凝聚成紧密的共同体。扎实的出版专业基础与稳定情绪为应对笔试与突发问题提供了双重保障,而学院资源更是坚实后盾——吴燕老师的指导、王鹏涛导师的支持、同窗的建议及往届学姐的经验传承,共同构筑起从技术到精神的立体支撑。经历这场高强度历练,我不仅提升了多线作战能力,更在组长榜样的影响下深化了对"责任"的理解。
4. 卢柳源
所获奖项:学生组个人优秀奖
个人简介:2023级出版专硕。《作为船票或遗嘱的诗歌》责任编辑。
获奖感想: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创新大厦的参访经历,激发了我对出版专业未来发展的新期待。备赛过程中,得益于研一积累的作品雏形,团队协作未耗费过多精力,但个人在多线处理课题申请与赛事时仍显吃力,需提升效率。参赛让我认识到审美、创作、沟通三大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认真负责的态度更是关键。经历赛事洗礼后,我对出版学科的理解更为立体,编校技术愈发成熟,心态也从追求结果转向享受过程——专注耕耘本身,亦是专业成长的光亮。
以纸为舟,以字为桨。此次韬奋杯的荣誉背后,是南大出版人深耕专业的执着、多维协作的默契,更是学院育人理念的生动映照。从老师的悉心指导到往届学子的经验传承,从课堂知识的落地到赛场难题的突围,每一步都凝聚着师生共进的匠心传承。期待更多信管学子以他们为榜样,在未来的出版之路上继续书写南大人的温度与锋芒!
文编:韩沁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