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继元:建立“六位一体”的学术评价体系

时间:2010-06-26浏览:77

叶继元:建立“六位一体”的学术评价体系

    目前学术创新力不足,且各种学术不端和腐败现象频发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那么,一个解释力强、符合人文社科发展规律、面向世界、具有中国特色、国内公认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到底应该由哪些因素组成?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现成的答案。有鉴于此,笔者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学术评价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及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六大要素组成的学术评价体系,试图明确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方向和路径、提供评价研究的思想和方法论基础。 
    评价主体是指评价的实施者,如对评价对象发表评价意见的个人、团体、社会及媒体等。在具体评价实践中,评价主体是多样的,可以是学者、专家、同行个人或群体、学术机构、学术期刊、报纸、网站、电视、科研管理部门等,它们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对象发表自己的看法,都能发挥不同的评价作用,但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学术共同体的评价或同行评价。 
    学术评价的客体是指评价的对象,包括研究人员和学者、学术机构、研究项目和计划、学术成果、学术媒体等。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各个评价对象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如人员有高级、中级和初级之分;机构有课题组、院系、大学(科学院)之分,还可以按行政管理系统分成高校、社科院、党校、军事和党政机关的研究咨询机构五大系统等;按行政区划,又有市、省、区域、国家之分。学术媒体包括学术期刊、学术报纸或报纸学术专版、学术网站、电视的学术专栏等等。成果可分为论文、专著、研究咨询报告、教材、工具书、资料、翻译、科普、创作作品或工艺品评价等。 
    评价目的是指评价要达到的预期希望和总的原则要求,即评价的理由,为什么要评价。评价目的可有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从时段上可分为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不同的评价目的决定着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专家的选择以及评价程序的确定,它是评价的龙头,分类评价的动因规定、制约和导引着整个评价的方向和具体做法。目前的许多评价之所以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评价目的不明确造成的。比如,学术期刊的质量分级评价,其目的是要达到按质分级、各得其位、按位配置资源、优化管理的目的。按此目的,就应以内容评价、效用评价为主,形式评价可以参考。如果仅以形式评价来分级,就达不到评价的目的,就会出现期刊片面追求某些指标 、背离办刊宗旨和功能等异化现象。 

    评价标准是指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评价的客观性因素是评价标准具有科学性的重要依据。评价标准是评价活动的关键和核心部分,是人们价值认识的反映,它表明人们重视什么、忽视什么,具有引导被评价者的作用。 
评价制度是有关部门制定的保证评价活动进行、要求有关人员共同遵守的规程,包括评价专家遴选制度、监督制度、评价对象申诉 制度、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反馈制度、评价结果共享制度、第三方独立评价制度等。 
    学术评价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从其上的层次看,比它更大的体系是学术研究系统,而学术研究系统又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部分。社会在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有问题,就会有学术研究;有研究,就有交流和学术评价,如此循环反复,相应地,学术交流和评价、学术研究和整个社会就会不断完善和发展。 
    评价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学术的繁荣发展。从评价体系的下端看,组成体系的六大要素为第一层次,每个要素又可分为若干要素,形成体系的第二、三个层次。在第一层次中,评价主体的学术共同体的评价是核心,评价客体的分类标准是基础,评价目的是龙头,评价标准和指标是关键,评价方法是途径,评价制度是保障,此所谓“六位一体”。每一个要素几乎都可以构成一个子体系,诸如评价主体体系、评价对象体系、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体系、评价制度体系等,每个要素都对其他的要素或子要素产生影响。比如,评价主体中的学术共同体(同行)对其他五个要素都有要求与影响;评价制度也几乎对所有要素产生作用。因此六大要素相互影响和作用,形成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对任何一项评价,诸如学术成果、人员、机构、媒体等,都应形成根据评价目的来确定评价标准、指标、方法的运作模式。 
     这种评价体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国内外有关学术评价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清晰回答了要不要评价,由谁来评价,怎样评价的问题。它明确了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大方向与途径,不仅勾勒了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的理想图式,而且为制定人文社会科学战略规划、战略重点和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及其具体措施创造了条件。 

                                                                                  2010.06.22 

                                                                                  中国社会科学报 

                                                                                         叶继元